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分享] 哥本哈根的前衛黑白配色公寓設計

哥本哈根的前衛黑白配色公寓設計

by KaiaK 2011/12/16 

這是一間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公寓建築,座落於一間古老學校的三、四樓之中。整間公寓以黑與白的強烈對比進行設計,一對情侶生活在其中。因為舊式學校的空間大,所以公寓的每個生活區域都非常寬廣,如餐廳、廚房、臥室等。與眾不同的黑白搭配,營造出有質感的室內設計。將學校的拱型窗戶保留以獲取最大的採光,他們也將許多家具如衣櫃等都漆成白色以搭配設計。最棒的是他們還善加利用屋頂,營造出一個露天的起居環境,甚至還設置了淋浴設備,真的是太有個性了!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西班牙的巨大乳酪切片 - BASQUE CULINARY CENTER

位於西班牙北部比斯開灣沿岸的San Sebastian,出現了一座依山而建造的烹飪學校,兼具了輕鬆的氣氛和壯麗景色,非常不可思議。 



巴斯克烹飪中心想要製作一個巨大的,最先進的設施給予他們的學生動手學習與舉辦各類講座,並提供真正的休息室、食堂劇院與巨大的大型廚房,甚至實驗室都包含在其中。由當地的建築公司Vaumm Arquitectos,建立出一個夢想的學校。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分享] 私人的月亮 - Leonid Tishkov

今天在KAIAK上看到這片文章,就想到了不久前剛好想起,求學時代中看到的幾米的書【月亮忘記了】,當時的我看到這本書十分的震驚,如此簡單的文字,童話般的畫面,卻如此的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NA住宅 by 藤本壯介

本次台中塔競圖優勝的日本藤本壯介事務所(Sou Fujimoto Architects)最近完成了“NA住宅(House NA)”項目,這是一座位於東京的獨立住宅。業主為一對年輕夫妻實現了夢想。 
生活在緊張且步調飛快又寸土寸金的東京,這對年輕夫妻心目中的夢想,家 是像游牧民族一樣自在生活,能擁有自由的空間。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設計家具行 - Moda Bagno and Interni’s store

THE MODA BAGNO STORE, ATHENS

雅典的Moda Bagno and Interni’s store,由K – Studio製作,金屬的沖孔板的外觀,與雪松木鑲板框架並列的矩形窗口。誇張的角度及材質的交錯,建築本身就對外宣示表明自己的營業項目,更吸引路人想一探究竟,同時也凸顯了展場內簡約風格的產品。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精品時尚肉舖 - VictorChurchill

精品時尚肉舖 - VictorChurchill

雪梨,澳大利亞2009

也許是我落伍吧,2年前的東西今天才發現
今天看到一則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獨特室內設計,由Dreamtime AustraliaMichael McCann所設計,使用精品規格重新詮釋肉舖,使用了大量的原木、大理石,完全顛覆對一般肉品店的概念。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感動 瞬間 最美麗1秒【影片】

感動 瞬間 最美麗1秒:感動的瞬間 全球網友「最美麗1秒」
萬寶龍為了紀念計時腕表發明190年,特別舉行1秒影展,讓網友用手機拍下心目中最美麗的1秒鐘,並且放上網路,分享彼此內心的感觸。班德勒:「每個影片可以展現出生命中,許多不同的時刻,放在一起成為一個獨特的時段,今天,大家都是製片家。」

悠揚的音樂在腦中迴盪,短暫的時間卻能觸動心弦,同樣的概念也能化作影片,一個背影、一個眼神、一抹微笑,生活當中稀鬆平常的一個表情,也可以在心中刻劃下最深刻的美好記憶。

就在這一刻,時間跳脫了制式的框架,不再是手錶指針跳動的那1秒,鏡頭抓住這剎那,就如同留下永恆。

嬰兒的微笑在媽媽心中漾起幸福的漣漪,這是母親心中最美的1秒,小女孩戴上蛙鏡,她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美景,是不是最美麗的那個世界?

劃破夜空的驚人閃電,同樣的1秒鐘,是驚嘆大地的奇妙,鏡頭雖然短暫,卻寫下不同的感動,停留在指尖的瓢蟲,展開雙翅飛翔,這是自由的瞬間。

俏皮地把尖塔當作一根針,這是讓想像力恣意馳騁的片刻,訴說著1秒鐘能有多美好。導演班德勒:「拍下任何一樣東西,只要你認為是美麗的,一個微笑、一個孩童的臉、一朵花、一片美景。」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分享]簡約優雅東京三姊妹的住家 - Drawing Notes

簡約優雅東京三姊妹的住家 - Drawing Notes
撰文:KAIAK
位在東京,建於 60 年前的老房子,由 Drawing Notes 改造,屋主是在這裡長大的三姊妹。經過擴展與改建,以符合目前的居住型態。加強了原本的結構並保留三姊妹喜愛的紅瓦屋頂,一樓是客廳以及一個明亮的小型起居空間,每個窗戶都以拱形構造來加強防震,除了結構的補強之外也為簡約的白色牆壁添加裝飾。巧妙的利用窗台與牆壁之間的關聯與空間,創造出工作與休憩的區域,除了提供舒適的生活方式,也加強了明亮的採光。非常優雅的住宅風格,讓人不由自主就放鬆了下來!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轉貼] 全世界最美的圖書館 stuttgart-city-library

全世界最美的圖書館 stuttgart-city-library

作者 MyDesy

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富足的文藝城市斯圖加特,以Mercedes-Benz汽車博物館聞名,現在又多了個漂亮景點讓人駐足了,耗費多年完成的新媒體藝術中心暨「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 Stuttgart City Library」於10月開放使用,這座圖書館顯然已躋身世界最美的圖書館之列。

這獲得許多國際媒體讚譽的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是由韓國設計師 Eun Young Yi所設計,在1999年全球235件建築競圖中脫穎而出的優秀設計;Eun Young Yi 設計一個地下二樓,地上九層樓的純白巨大立方體,而圖書館全館皆無直接照明,並同樣使用白色為主調,環型中空的通透設計更凸顯開放空間感的溫暖感受,完全沉浸在閱讀的喜樂之中。




這裡的最大特色便是環型的四面書牆與連結的樓梯了,看似複雜的卻可以讓你總覽整個圖書館全貌,上樓的同時也在探索這個環境,很有趣呢!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塔競圖優勝 - 21世紀的綠洲 藤本壯介

台灣塔競圖優勝 - 21世紀的綠洲 藤本壯介

眾所期盼台灣塔競圖的結果出爐了,優勝者是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與共同投標廠商費宗澄奪得第一名!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台中未來新地標吧!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轉貼] Metropol Parasol為塞維亞撐起一把都市天傘

Metropol Parasol為塞維亞撐起一把都市天傘
文|廖淑鳳 攝影|David Franck  圖片提供|J. MAYER H. Architects

歷經了七年之久,由德國建築師J. MAYER H. Architects所規劃的Metropol Parasol」終於誕生,這座都市天傘無疑的深化了古城塞維亞的文化底蘊,亦以新型態建築中和了中世紀古城的歷史氛圍,而它,也即將與市民的生活緊密的連結,指向人類所有的歷史階段,體現出對未來的一種新意義。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我需要更大枝的畫筆--Jorge Rodríguez-Gerada






Jorge Rodríguez-Gerada is a Cuban American contemporary artist.

Jorge Rodríguez-Gerada是古巴--美國當代藝術家。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我們如何達到了70億人口



7 Billion: How Did We Get So Big So Fast?

Watch as global population explodes from 300 million to 7 billion.












As NPR's Adam Cole reports, it was just over two centuries ago that the global population was 1 billion — in 1804.But better medicine and improved agriculture resulted in higher life expectancy for children,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the world population.
NPR 的 Adam Cole 報導,就在兩個世紀前,全球人口是1 億—1804 年。更好的藥物和農業技術的提升讓兒童有較高的預期壽命,也極大地提高世界人口的總量。



NPR explains how we reached a population of 7 billion.


Simply put, the world is making babies faster than people are dying, and with improved medicine and agriculture, people are living longer than before. The video above demonstrates the different birth and mortality rates, where each container represents a continent.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recent years:
Much of that growth has happened in Asia — in India and China. Thos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among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for centuries. But a demographic shift is taking place as the countries have modernized and lowered their fertility rates. Now, the biggest growth is taking place in sub-Saharan Africa.


NPR(美國公共廣播電台)說明地球上的人口如何達到了70億。(註:在2011年11月1日達到這個數目)
簡而言之,世界上的出生速度比死亡快,而進步的醫藥及農業技術,讓人們活得比以前更長。
上面的影片演示了不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每個容器代表了一個大陸 。

近年來出現了轉變:大部分的成長率出現在亞洲--印度和中國。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已躋身於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但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這些國家開始現代化,並降低其生育率。
現在,最大的人口成長率是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


Due in part to that region's extreme poverty, infant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 and access to family planning is low. The result is high birth rates and a booming population of 900 million —

a number that could triple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由於部分地區極端貧窮,嬰兒死亡率很高,家庭計劃成效不彰。其結果是高出生率和激增的人口總數-900 萬,這個數量可能在這個世紀末增加三倍。




雖然說台灣一直在提倡生育率,不過就全球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而言,
人口過剩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議題。
牽涉到兒童人權的保護及生為一個人的基本尊嚴。過多人口也將造成水資源及糧食危機和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前兩項造成廣泛的社會性問題,而生態的破壞則對地球造成無可逆轉的傷害。

禮記: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社會新聞日復一日展示的那些貪婪及墮落,暴力虐待冷漠。
令人傷心。
為了下一代的未來及美麗的地球,我們必須要更努力才行。






[NPR via Graphic Sociology]

資料來源:節錄自 NPR網站   FlowingData網站      FACEBOOK熱臉貼冷世界


影片來源: YOUTUBE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世界上最自然的建築

Portland Seattle Duke It Out For World's Most Nature-Inspired Building






在永續城市的課題上,西雅圖與其南方的城市波特蘭(Portland,位於西雅圖所在的Washington State下面的Oregon State)之間有著瑜亮情結,卻造就了良性競爭。對這兩個城市的建築專業者而言,設計符合一般綠建築標準(LEED)的建築物已不是太大挑戰,近來兩個城市都正在打造高難度的「活建築」(living buildings),也就是真正在能源與水供給上可以自給自足、廢棄物也自己處理的建築;或者說,一個自我循環的生態系統建築。台灣的建築專業者和開發商,要不要也挑戰一下呢?

本文由 Christopher Mims撰寫






所謂『活建築』的標準,就是說這棟建築物需要自己生產所有的能量和水資源回收--建築體很難完全做到這兩項,這世界上只有三幢建築物可以稱為『活建築』。其中兩座在在太平洋西北部,爭奪全球第一永續建築的稱號。

自從摩天大樓發明後,在城市之間的空中戰場就是看誰可以蓋起最高的大樓來作為城市的能力象徵,現在美國的兩個最"綠色"的城市,正在進行一種全新的建築結構比賽,在過程中他們反轉了過時的的揮霍無度-被化石燃料浸泡的 20 世紀,而以基於人性化的設計和講求生態和諧的建築來作替代。
在一周之內在西雅圖和俄勒岡州的團體分別宣佈了他們正在建築世界上"最綠色"辦公大樓。這些結構體遠遠超越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 LEED 黃金標準,而向上描準更加嚴格和審定決議的『活建築』標章。
『活建築』標準定義的特點是,忠於它的名稱。
建築物必須表現得像一個有機的生物體。它不再只是浪費資源、 非永續性的個體,而是一個完整的、 獨立的生態系統。一座活建築必須能夠自行生產自體建築所需的所有能源,並100%回收所使用的水資源。這兩個必要條件意味著需同時擁有水與能源極高效能,兩者兼具才能夠進階優異。

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三幢建築物已取得『活建築』認證,部分原因是因為結構體的性能,必須經過全年度審慎的衡量來證明他的貨真價實。因此,它將需要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得知由什麼樣的測量方式和西雅圖或俄勒岡州哪一個才是"世界上最環保建築”的聚集地。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SHE IS FRANK (Interview)











She is Frank 創造華麗,獨特而性感的照片:極注重細節和色彩。攝影靈感來自藝術,女人,食物,性,雜誌,自然,音樂和模特兒的挑選,可以說:She is Frank 不避諱任何事情。





前衛情色時尚攝影師Terry Richardson說


She is Frank是他的主要靈感之一,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目前She is Frank的總部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這一次的攝影師會談,將談到對時尚的熱愛、攝影、以及為什麼為這份工作賦予一個標記(特徵)是最重要的事。




She is Frank

吸引我的原因是,很簡單,我愛這些照片。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感動人心的攝影作品









參考資訊:http://www.dcview.com.tw/gallery/showmsg.asp?msgid=792801&place=14&posit=5
作者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hower30/11245909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蒸氣朋克(Steampunk)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策劃製作的"霍爾的移動城堡",
想必對電影裡面的各種機械造型一定還有印象。
這些特別的機器造型是從什麼地方起源的呢~

"霍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作家戴安娜·韋恩·鐘斯的同名幻想小說,
是一部十分另類的蒸汽朋克電影。







<蒸汽>代表一個特定的時代和與之相對應的特定科技水準。


蒸汽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時代,當屬十九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


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的1837年到1901年,


是大英帝國的巔峰,工業革命的齒輪已隆隆作響,


蒸汽作為主要動力來源迅猛的推動著科技的發展,


各種古怪理論和發明層出不窮,那是一個崇尚奢華的時代,


形態複雜的機械有著最潮流的形態,那時的人們優雅,浪漫又充滿了無窮的想像力。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立體紙雕與珠寶相遇

來自印度的藝術攝影師 Sharon Nayak,她為Zoya珠寶所創作的的商業攝影作品。


立體紙雕與珠寶相遇彰顯優雅氣質。
以紙質的柔和與光影效果烘托珠寶特質令人驚艷不已





瑞典巨大的黃色兔子


一成不變的生活如果有一天在回家的途中突然撞見這麼一隻大兔子以逗趣的姿勢仆街,任誰都會發出驚喜會心的一笑。


這是荷蘭的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最近創作了一個巨型公共藝術作品“stor gul kanin”(大黃兔),這件雕塑作品是專門為今年夏天在瑞典中部城市Örebro舉辦的openart雙年展而創作。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夏日消暑的好去處:天神的泳池

又是個豔陽高照的一天……
吹毛先生一起床,就感受到中台灣小太陽的熱情,
好想馬上跳進沁涼的泳池裡,暢快地游泳啊!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個吹毛先生最嚮往的泳池。
美國西岸聖西蒙(San Simeon)的「赫斯特城堡」(Hearst Castle),
是美國傳奇人物威廉‧藍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與女建築師摩根(Julia Morgan)共同打造的。
歷時28年的漫長工程,起始於一個浪漫又輝煌的古希臘泳池。


這個精雕鉅作叫做「海神池」,
在碧海藍天的聖西蒙,她是最閃耀的一顆明珠。
兩道裝飾著義大利浮雕的迴廊與高貴的希臘列柱,
環繞著池底以綠色大理石排出的棋盤方格的溫水泳池。
加州豔陽將池水映出一潭浪漫動人的湛藍,
守護著泳池的是法國雕刻家卡索(Cassou)的藝術鉅作,
潔白的大理石更襯托出「海神池」的莊嚴與優雅。
這座長104英尺,寬95英尺,深約3.5至10英尺的壯闊泳池,
可容納345,000加侖的水,並利用燃油設備讓池水一年四季保溫,隨時適合暢泳。
「海神池」最早的興建目的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赫斯特夫人和孩子們的夢想,
為求盡善盡美,歷經12年的修改與設計,
這座絕美泳池終於竣工誕生。
這個泳池實在太浪漫感人了,若哪天開放遊客使用,
吹毛先生一定買機票飛過去~~~









資料來源:http://www.hearstcastle.com/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Arshad Cini 失去了陪伴他度過13年的好朋友,收集了許多人與狗之間的照片來紀念他最好的朋友。


很有趣的是,從不同的攝影師的角度來看人與狗之間的感情,似主僕又像親人,同時也是情人又是朋友,雙方關愛與溫柔的眼神,彷彿天地間只有彼此一般。


不論任何攝影師掌鏡,顏色或拍攝手法的不同,但是,結論卻是相同的─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遇見美好生活 - Move,Learn,Eat

最近在網路上流傳一系列看起來很快活的影片
看了讓人覺得,這才是生活啊 !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是有錢有閒才能做的事
不過其實他們也只花了一個月半
感覺卻像過了充實的一輩子

夢想不去實踐
永遠就只是夢想

Go~ Go~ 加油 !

三個大男生,44天,11個國家,3萬8千英哩,一次火山爆發,兩台相機與接近1TB的畫面,造就了這三支影片。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user/STATravelAU
相關資訊:http://vimeo.com/rickmereki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飛天大甲蟲

在慵懶的夏日午後,
吹毛先生的眼皮也快要闔起來了。


突然,眼角瞥見一個移動的龐然大物,
天哪~~~飛天大甲蟲竟然橫跨天際,
仔細一瞧,原來是窗戶上爬行的蟲子啊!
是說,玻璃擦得太乾淨有時也會帶來困擾(或驚嚇),
還有啊……台中十期的環境未免也太天然了吧?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阿嬤家,
一到晚上就一堆蟲子攀附在毛玻璃上的景象。
唉,老人家總是喜歡憶當年啊~~~(淚)


這個身上有白色條紋的蟲子,
吹毛先生從沒看過,
不知哪天有哪個好心的捧由可以幫我解惑︿︿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洋蔥般的童話樹屋 - The YellowTreeHouse Restaurant

吹毛先生小時候很希望有個自己的秘密基地,
看湯姆歷險記裡的哈克可以住在樹屋裡,
我就好羨慕啊!


海綿寶寶住在深海的大鳳梨裡,
哈克住在山上的樹屋裡,
吹毛先生只能宅在水泥叢林的鴿子籠裡,
真的好可憐啊~~~~


不過我最近有個新發現,
我兒時的夢想在紐西蘭被實現了耶!


走過一排木柵欄的長廊,
就可以走進這顆彷如大洋蔥的樹屋裡。
原來,這是一個餐廳!!!


透過樹屋外觀圓弧形的木條,
當你這家餐廳用餐時,可以欣賞周遭森林綠意,
午後陽光在雪白的餐桌椅上篩落金黃色的光束,
這種生活實在太美好啦!


下次去紐西蘭,一定要去瞧一瞧。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如夢似幻的水中攝影 - Elenakalis

連下了幾天雨
緊接著又是萬里無雲熱死人不償命的好天氣
想到的就是日前看到的美麗水中攝影
此時看來格外涼爽


Have a Good Day ♥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遇見美好生活 - Prelude

匆匆忙忙趕著上班,卻遇上了長達八十幾秒的紅燈。
抬頭望著天空,看到了好久不見的湛藍,
掠過天際的喜鵲,似乎預示著這將是個美好的一天。


停止追求無止盡的較量與競爭,
拋開日常生活繁瑣的大小鳥事,
慢下腳步……


仔細聆聽,蝴蝶破繭而出的蛻變重生,
瞧那雨後冒出的青翠枝枒,正展現著無比的生命力;
靜下心情……


生活的色彩逐漸繽紛,幸福的輪廓慢慢清晰;
品味,不再是金錢堆砌的奢侈名牌,
而是獨一無二的感官演繹。


心靈富足,無須追求,
美好生活,近在咫尺。




決定開這個blog,分享我遇見的美好生活。